公众号

手机端

电 话:0379-61686666

地 址:洛阳市瀍河区杨文邙山路32号

路 线:乘坐41路公交车直达

公众号

手机端

电 话:0379-63766667

地 址:洛阳市瀍河区杨文邙山路32号

路 线:乘坐41路公交车直达

欢迎来到洛阳五三七医护型养老中心官方网站!

医院官网咨询电话:0379-63766667

“医养结合”的现状与未来

时间:2018-01-17 浏览量:15

“医养结合”是近几年逐渐兴起于各地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。由于其将现代医疗服务技术与养老保障模式有效结合,实现了“有病治病、无病疗养”的养老保障模式创新,已经成为我国“十三五”时期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养老服务新方向,也成为政府决策部门及学者们共同热议的焦点问题。

“医养结合”整合医疗和养老两方面资源,是一种有病治病、无病疗养、医疗和养老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

从养老方式的国际发展潮流来看,中国“医养结合”养老方式的兴起直接来自于近年来国际社会所倡导的“持续照顾”养老服务理念。

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,国际社会开始提倡以“持续照顾”理念为主的养老服务思想,即尽可能使老年人在熟悉的居住环境中得到持续的养老服务照料,而尽量减少由于护理程度变化带来的不断更换养老场所的次数。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,日本、英国、瑞典等国先后根据本国实际建立起来了各自的长期照护系统。受国际社会倡导的“持续照顾”理念影响,“老有所养”不再只是提供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传统养老模式,而应该增加包括医疗护理、精神慰藉、娱乐文化以及临终关怀等在内的一系列服务。“医养结合”在我国的理论与实践探索,也正是基于这一时代背景而产生的。

准确理解“医养结合”的概念,需要比较其与传统养老模式的区别与联系。在服务内容上,传统养老模式仅为老年人提供老年生活保障,“医养结合”则在提供传统养老模式所包含的基本养老服务的基础上,借助于现代医疗技术为老年人提供老年疾病、*所需要的***化医疗服务,实现了传统养老服务与现代医疗服务相结合。在养老服务供给方式上,“医养结合”模式不同于传统养老模式具有明确的责任主体,比如居家养老的责任主体是家庭,机构养老的责任主体是公办或民办的养老机构,“医养结合”的责任归属主体是多元的。在实践中,开展“医养结合”养老服务可以是设有老年病科的医疗机构,或者是医疗机构分设、下属的养老服务单位,也可以是与医疗机构开展合作的养老院、福利院等机构,还可以是针对老年人群开展上门医疗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。多元化的责任主体使“医养结合”模式超越了传统养老模式的辖定范畴,其作为一种养老服务供给方式可以和任何养老模式相结合,在任何养老模式中以不同的形式实现“医养结合”的老年服务供给。

整体而言,“医养结合”是一种有病治病、无病疗养、医疗和养老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,其优势在于整合医疗和养老两方面的资源,提供持续性的老年照顾服务,能够满足高龄、失能、空巢、患病老人的医疗与养老多重需求,是一种创新型的养老模式。2013年之后,受人口老龄化压力的影响,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进入快速发展期。国务院相继出台多份文件,将“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”列为加快发展我国养老服务业的重要任务。同时,“十三五”规划中也明确提出,要“建立以居家为基础、社区为依托、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,推动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”。密集颁布的政策文件、明确的发展方向定位及具体的政策指导思路,为我国医养结合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。

有研究表明,我国老年人在60岁以后的余寿中,60%-80%的时间是带病生存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经延长到74.8岁。“医养结合”养老方式在我国刚刚起步,虽然各级政府、社会***关注度较高、社会潜在需求较大,但在医疗卫生资源仍然紧张、养老服务供需不平衡的情况下,如何***利用“医养结合”形式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“健康养老”需求,是亟待我们解决的重要课题。

拓宽“医养结合”供给渠道,准确供给主体定位。“医养结合”养老模式的主要目的是提供“医+养”的综合性服务,因此,拓宽“医养结合”服务供给渠道的前提是多元化的参与主体结合自身的软、硬件条件,针对面向人群的服务需求,结合自身实际准确定位,充分整合医养资源。首先,鼓励经营状况不良的一、二级医院,校办、厂办医院等基层医疗单位发挥***技术优势,向“医养结合”型养老服务机构转型。其次,鼓励实力较强的三级医院,在满足现有医疗资源供给的基础上,结合自身优势拓宽业务范围,设立养老服务机构。再次,鼓励规模较大、老年服务需求缺口较大的养老机构通过委托经营、联合经营等方式,吸纳有经营资质的医疗机构参与运营管理,开展医养结合服务。*,发挥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作用,针对社区老年群体开展家庭出诊、家庭护理、特需服务等延伸性医疗服务,并与大型医院建立定点双向转诊机制,发挥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分级诊疗功能,推进医养结合服务的全覆盖。

严格监管服务过程,提高“医养结合”服务质量。目前,我国“医养结合”养老模式仍处于初步推行阶段,服务内容缺乏统一规范标准、服务质量缺乏监督管理。应坚持“医+养+护”一体化服务原则,根据服务对象的健康评估情况和养老需求,提供相应层次的医养服务。具体实施可以由卫计委、老龄委、人社部、民政部、社会工作协会、基层老年社会服务中心等部门联合成立全国“医养结合”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,参考国际标准,借鉴发达国家经验,对有关术语、服务宗旨、服务内容、服务形式、服务流程、服务管理、人员要求和服务保障等进行统一规范,制定“医养结合”服务行业标准,严格监管服务过程,正确引导“医养结合”服务工作的发展方向、提高服务质量。同时,随着老年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,加快制定有助于“医养结合”养老模式良性发展的法律法规,切实保护医护、养护及受护人员的参与积极性和合法权益。

加大***人才培养力度,建立***养老服务团队。“医养结合”***人才的缺乏是我国“医养结合”养老模式健康发展的“短板”。目前,我国养老服务劳动力市场普遍存在门槛较低、***素质不高、流动性较大等特点,大部分老年护理人员主要来自家政服务公司或社会兼职人员,对老年人的生理特征、服务需求等缺乏***认知,尤其是针对慢性病患以及失能、失智等生活无法自理的老年人,无法满足***的养老服务需求。应加大“医养结合”***人才培养力度,首先,通过在高等院校开设老年护理***、老年护理相关课程等方式,重点培养该领域的****人才,为未来我国“医养结合”养老模式的快速、高质量发展储备人力资本。其次,通过在职业技术院校实施全程就业指导、定向培养、与实际部门建立“医养结合”实训基地等方式,加大老年护理***技能型人才的培养,形成一支训练有素的***技能队伍。*,建立以一、二级医院及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单位全科医生为主、其他卫技人员辅助的医养护一体化服务团队,加大绩效考核评估力度,通过激励机制稳定队伍、留住人才。

此外,我们还可通过丰富形式的通识教育转变社会养老理念;多举措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医养机构建设;*区分“医”和“养”的服务内容、核算报销范围、比例;改革医保支付方式;明晰医养机构产权;尽快建立长期照护制度等,不断完善“医养结合”制度,提高保障水平。

作者: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、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研究员 孟颖颖

冬季老人应特别关照三个部位

中医认为,胃部、腰部、腿部是*易受寒邪侵袭的部位,因此,冬天要对这三个部位特别关照尤其是老人。胃部:由于胃靠近腹壁,没有肌肉、脂肪等物质在外围包裹,容易受“凉”,此外在寒冷的空气中,身体很快进入应激状态,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会很快兴奋,使得胃部的血管痉挛、收缩,胃内血流量下降。在这种情况下,胃部易缺血缺氧,出现胃痛、腹泻、恶心等症状。因此在冬季要注重胃部保暖,尤其是那些身体比较瘦的人,因为身体较瘦的人通常胃壁较薄,在气温变化的情况下更容易产生痉挛,轻者导致胃痛和消化不良,重者甚至可能产生呕吐和腹泻等情况。腰部:腰为肾之府,肾为人体先天之本。腰部受寒冷刺激,使局部血管收缩,血流减缓,尤其是吹“过堂风”后容易刺激神经,引起腰部疼痛,甚至旧病复发。要及时增添衣服,防止腰背受凉,可以选择适合自己体形的护腰带保暖,或是及早穿棉背心、马甲等,不要让风吹着前胸和后背。夜间睡觉要注意盖好被子;晚睡前可搓擦腰骶,方法很简单,先将两手掌搓热,然后按紧腰部,用力上下搓擦,使腰部发热,以促进血液循环。腿部:气温降低,很多人关节开始怕冷、怕风,甚至刺痛;小腿上有一块叫腓肠肌的肌肉,*容易发生收缩、抽筋。肌肉在寒冷的刺激下会收缩,当收缩到一定程度时,就会发生抽筋现象。因此要注意保暖,要穿厚些的衣服和袜子,必要时也可戴上护膝。坚持用热水洗足可以驱散寒邪,温暖全身,促进周身血液循环及消除疲劳。早上运动后用热水洗足可以健脑强身,睡前用热水泡脚10——15分钟,擦干后再在脚掌心部位按摩60次,可起到御寒的作用,并可提高睡眠质量。

高血压饮食治疗原则

血压病人的饮食治疗,是以减少钠盐、减少膳食脂肪并补充适量优 质蛋白,注意补充钙和钾,多吃蔬菜和水果、戒烟戒酒、科学饮水为原则。①饮食宜清淡:提倡素食为主,素食方式可使高血压患者血压降低。因此高血压患者饮食宜清淡,宜高维生素、高纤维素、高钙、低脂肪、低胆固醇饮食。总脂肪小于总热量的30%,蛋白质占总热量15%左右。提倡多吃粗粮、杂粮、新鲜蔬菜、水果、豆制品、瘦肉、鱼、鸡等食物,提倡植物油,少吃猪油、油腻食品及白糖、辛辣、浓茶、咖啡等。②降低食盐量:吃钠盐过多是高血压的致病因素,而控制钠盐摄入量有利于降低和稳定血压。临床试验表明,对高血压病人每日食盐量由原来的10.5克降低到4.7—5.8克,可使收缩压平均降低4—6毫米汞柱。③戒烟、戒酒:烟、酒是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,嗜烟、酒有增加高血压并发心、脑血管病的可能,酒还能降低病人对抗高血压药物的反应性。因此对高血压病人要求戒烟戒酒,戒酒有困难的人也应***饮酒。④饮食有节:做到一日三餐饮食定时定量,不可过饥过饱,不暴饮暴食。每天食谱可做以下安排:碳水化合物250—350克(相当主食6—8两),新鲜蔬菜400—500克,水果100克,食油20—25克,牛奶250克(毫升),高蛋白食物3份(每份指:瘦肉50——100克,或鸡蛋1个,或豆腐100克,或鸡、鸭100克,或鱼虾100克。其中鸡蛋每周4——5个即可)。⑤科学饮水:水的硬度与高血压的发生有密切的联系。研究证明,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、镁离子,它们是参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舒缩功能的重要调节物质,如果缺乏,易使血管发生痉挛,*终导致血压升高,因此对高血压患者,要尽量饮用硬水,如泉水、深井水、天然矿泉水等。

“医护型”养老公寓实施“医养结合”养老模式的优势

何谓“医养结合”新型养老服务模式?“医养结合”新型养老模式是指在医疗机构设立养老科室或养老机构,或者与养老机构合作助其成立较高水平的医疗门诊设施,为社区、养老机构内的老年人提供医疗技术指导,进行健康管理;同时,根据老年人病情的实际情况,灵活地提供急救服务和技术帮扶。它是医疗、*和养老有机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,区别于传统的居家、社区、机构等三大养老模式,除单纯地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之外,还为其提供较为***的医疗服务,优势在于整合医疗和养老两方面的资源,提供持续性的老人照顾服务。 目前一般养老院都不具备完善的医疗设施,往往老人患病要由家属送往医院治疗、照料。而医护型的养老机构则充分体现医疗特色,将养老机构与医院***结合,弥补了养老机构就医不便的难题。 洛阳市瀍河区康佑苑养老公寓设立在洛阳巨龙537医院内,康佑苑在建设成立之初就按照创新“医护型”养老机构的思路积极推进“医养结合”养老模式的运作。 康佑苑养老公寓依托洛阳巨龙537医院的***医疗团队和先进的医疗设施,将养老公寓与医院很好的整合在一起,集疾病预防、治疗、护理和临终关怀为一体的医护型老年护理中心。 康佑苑养老公寓有***的老年病医生24小时提供医疗巡护,大大解决了老人看病难的问题,住在医护型老年护理中心可以得到“大病不转院、小病不下床”服务。并且费用也不贵,适应各种收入的老人入住,尤其对于医保患者提供了很大的方便。